• 您好
  • 免费注册
  • 茅台试点对白酒科技进步之我见

    发布日期:2011-05-25 15:51 阅读量:88
      笔者通过天津新法白酒诞生和茅台试点的回顾,提出新法白酒是茅台试点的一项重要成果的见解,并简要介绍尾酒勾兑法的优点。白酒行业还有许多未解之谜,茅台酒的主体香让老同志念念难忘,只有寄希望于青年科技工作者。

      茅台试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次重大的科学研究活动,由周恒刚先生主持。笔者看到试点成果报导,似乎只提到发现主体香已酸乙酯及已酸菌的研究,为后来浓香型酒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,这是没有疑义的.有许多其它研究,可能出于保密的原因,未能公开。但就笔者所知,应该还有一项成果,对白酒工艺改革,新工艺白酒的诞生,功不可没,就是固液结合新法白酒的贡献。2001年茅台试点三十七周年回顾会上,我结合天津新法白酒的创新,谈到试点对天津的影响,谈得比较简单。因这一成果对白酒科技进步关系重大,有必要比较详细的谈一谈新法白酒发展过程,或许对人们有所启迪。

      天津新法白酒的发展,走在全国新法白酒发展的前列,而天津新法白酒的创新,得益于茅台试点。1967年天津率先为“酒稍子”翻案,将直沽高梁酒尾酒用于勾兑白酒,使白酒具有传统风格,因而得到消费者认可。在“从佳酿酒的诞生发展谈新产品开发”一文中,笔者引用了一组数字。从1967年诞生到1979年,新法白酒年产量达到5097吨,超过了该厂传统白酒最高产量。1980年进一步完善工艺,开发了佳酿酒,将普通白酒和高档酒尾酒相结合,更是如虎添翼,快速发展,到1991年单佳酿酒产量就达1.8万吨,创税利2092万元,67年至91年累计生产新法白酒13.5万吨,创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
      周恒刚先生1972年在辽宁金县试点中,将新法白酒工艺概括为:“液态除杂,固态增香,固液勾兑”,尾酒勾兑作为固液勾兑的特殊形式,具有更多的优点,如简化工艺,可提高直沽高梁酒出酒率和产品质量,固法酒用量少,节能等等。

      水有源,树有根。天津尾酒勾兑法是如何产生的呢?任何重大工艺改革的出现,都会有一个比较长期的酝酿过程,或者说经验积累过程。从认识论来说,就是有一个社会实践,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过程。天津1967年在推广某发酵所调香白酒时,产品刚上市,竟引来一片骂声。怎么办?此时茅台试点的情景帮助了我,何不加入酒稍子试试,一试可好了,传统白酒风味出现了。终于得到“上帝”的认可。销售科张泮林科长疑惑地问我,你怎么转变得这么快!我笑而未答。其实当时我也未梳理出头绪。这一方法在1972年华北协作区包头会议上做了介绍,得到会议肯定。无独有隅,天津低度白酒淀粉吸附工艺的发现,也是这样,好像来了灵感,一试验就成功了,其过程我在《津酒低度白酒研究》一文中做了介绍。其实,思想的闪光,也就是灵感吧,是要有生活经验的积累的。那么,这一成果怎样又和茅台试点挂上钩昵?事情的原因是这样。

      其一,在茅台试点中,周恒刚大师安排我一项重要试验,题目叫“白酒几种蒸馏方法对比研究”。这工作太概一个多月就完成了。试验报告发表在当年轻工期刊上,茅台厂汪华一起署名。据我所知,该报告是试点对外发表的唯一一篇报告,并被天津轻工业学院戴仁泽教授,收入发酵工业教材中。报告介绍了液态直火,液态水蒸汽和固态水蒸汽蒸馏结果。文中提到“三种方法馏液加入脱臭酒精进行感官品尝,结果固态蒸馏具有较好白酒固有风味”。

      其二,同样在茅台试点,一天周工交给我一瓶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茅台酒,商标和文字都是蓝色的,好象是赖茅。开瓶一闻,完全变了味,一量酒度只有十几度,当加入脱臭酒精,立刻出现白酒风格,变得可以进口了。

      这两项试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,正是这一经验的积累,在遇到问题[FS:PAGE]时给我提供了方法。这是的的确确的事实,决没有一点夸大茅台试点的意图。

      此时此刻,我又想起和深切怀念周恒刚大师,由于他高瞻远瞩,去关注白酒基础问题研究,才能有天津新法白酒的诞生。我在“津酒往事”一篇文章中,深深地感谢他对天津白酒发展的贡献和给我的帮助。所以说,新法白酒是茅台试点的一项成果,一点也不为过,是有事实依据的。

      白酒行业还有许多未解之谜,茅台酒的主体香让老同志念念难忘,只有寄希望于青年一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