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您好
  • 免费注册
  • 酒企忘“本”,文化已死

    发布日期:2014-05-04 11:17 阅读量:6

      截至汾酒4月25日晚间公布一季报,A股上市酒企已有8家公布或预计一季度业绩,其中仅贵州茅台实现净利润微增,其余7家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。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,多数白酒上市公司将其归纳为市场环境持续进入低谷,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。

      "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表象原因。长期以来白酒行业盲目追求利润,摒弃了文化的本我过度发展,结果使自己被迫陷入转型之殇。"谈到上市酒企的寒冬,国馆酒的运营负责人毛义明有另一番看法。他犀利的指出,酒企若忘"本",文化则已死。

      传统酒企在逐利中迷失,离"本"渐行渐远

      中国人有祖训曰"民不忘本",作为酒企,也不能忘了酒企之"本"。在今年的"第三届中国白酒领袖峰会"上,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提出"白酒品牌本身就具有文化价值、民族价值。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,名酒企业家应该有一种历史使命感。"

      一方面,白酒作为承载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,为文化的传承和人文价值的挖掘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。另一方面,酒企肩负着中华文化的传承责任。

      "遗憾的是,中国发展的太快了,对行业的需求太猛烈,造成的后果是,把酒本身好的东西越做越腐。"毛义明认为,酒企要负上很大一部分责任,"他们片面追求利润,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,没有文化的传承和支撑,酒企就像没有支柱的房子一样危险。"

      众所周知,好酒需要年代的历练,每年白酒的产能非常有限。但在供不应求和利益促使的双面诱惑下,传统酒企早从"十一五"末期,就纷纷加入产能扩张大潮,迅速而迅猛。

      "从白酒行业整体数据看,2013年只是销售增速下降,到2014年会有一些企业业绩更难看,肯定有白酒企业倒闭、卖掉,甚至重组,也肯定会有企业被兼并。"白酒行业资深营销人士舒国华的预判,与毛义明不约而同。

      复兴白酒中国梦,国馆要做互联网第一家

      本来承载中国五千年文化内涵的白酒,在逐利的路上,离本心渐行渐远。幸运的是,在众多酒企转身寻求出路之时,回归白酒行业价值,回归文化,回到老百姓身边,成为不同解决出口的共识。

      作为中国的国粹,作为中国人情感交流的载体,白酒是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之一和特有的文化内涵,这一点没有变过。

      从整个白酒行业的发展来看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"中国梦"提供了历史机遇。中国梦的提出,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。而白酒依靠文化,与时代、社会的发展一脉相承。回归本源,文化创新是白酒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
      对于白酒回归文化的创新之路,有业内人士提出,不妨学习其他创新行业,以消费者为中心主动变革,建立互联网思维,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。

      "在互联网上,我们还是先行了一步。"毛义明解释,用互联网思维做白酒,国馆是第一家。谋定而后动,国馆已成为了白酒变革的先行者,它建立了互联网思维+文化交流的平台,让普通大众参与进来重新定义白酒。

      说起国馆的初衷,毛义明忍不住创业初期的振奋,"在互联网上卖牛腩、卖花、卖肉夹馍的都有,这些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消费品,没有文化底蕴。移动互联网时代,提供了让文化沟通最好的环境和条件。为什么不利用这么好的平台,去传承中国文化、传递正能量呢?"

      与千万粉丝携手,让文化温暖人心

      古有"无酒不成诗"之说,演变到今日渐沦为"无酒不成宴"。据糖酒快讯数据显示,工作、商务应酬已经成为白酒消费的主要原因,其消费占比达到60%以上,而交流感情产生的纯粹个人支出性消费只有10%。从本源上说,白酒不是生活必需品,而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消费品。

      这恰是国馆建立文化平台,倡导人和人之间情感沟通的初衷。在产品正式上市前,国馆用了整整两年时间搭建自媒体平台,做一分钟国学、国画欣赏、每天一文致自己等等"形而上"的文化内容,迄今已积累了过千万的"国馆"文化粉丝,吸引了大师、艺术家等一起投身进来,经营文化事业。

      正是因为得到了众多用户的认可,国馆顺利的整合了白酒产业上下游资源,从甄选三百年酒窖窖龄酒,用黄金酒基调配,道由顶级的调酒大师亲手调制出中国首款收藏级文化白酒,不断用心回馈用户。

      不同于传统白酒的渠道利益关系,国馆完全不依赖于经销商渠道。与其说国馆在卖酒,不如说国馆用互联网的方式跟大众沟通,与千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感受、体验国馆酒文化,而共同打磨出一个艺术品。

      在毛义明看来,"让白酒回归,让文化温暖人心"是一件值得让志同道合的人参与进来,共同把传承中国文化做到极致的事情。这,也是国馆的愿景。